最新消息

回列表

拆解固執小孩的眉角!2-8歲有效溝通法

2022/04/14

/分類: , , , /作者:

「我就是要媽媽幫我洗,我就是不要第一個,我就是要穿這件……等」,你們家常上演這樣的劇碼?

孩子的這些日常堅持,真的很令人頭疼,爸媽該怎麼辦呢?其實了解不同發展時期的堅持所謂何來?再運用以下方法,相信會省心不少!

2歲不要期  » 預告法 、冷靜觀察、 幫助表達

”難搞的2歲”時期,孩子明明想要,卻總是脫口而出說”不要”!他們透過拒絕來學習和觀察照顧者的反應。而固執的原因是:擔心無法讓照顧者知道他們的需求,以及很多不舒服的感覺無法說出來!事先完整預告,可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,其實規則會被改變,孩子一旦有心理準播,情緒也就不至於上來得太快,例如:「你可以有禮貌的去請問小朋友可以借玩具嗎? 但他可能會直接說『不要,叫你去玩別的!』」。

面對「為反對而反對」的不要,或過度堅持,父母的情緒不免會被挑起,這時大人得冷靜觀察,孩子的真正需求,好回應孩子的需求,穩定的態度可給孩子安全感,而非僅用萬年不變的一招「好好的跟他講道理」。

對於兩歲常崩潰、哭鬧的行為,爸媽則可鼓勵孩子用語言清楚表達,例如:為什麼不開心?教孩子說:「我生氣,因為他搶我東西。(簡單情緒表達)」,訓練將需求意圖完整說出的能力。

相信藉事先預告、冷靜觀察以及幫助孩子表達三步驟,可減緩孩子的固著行為。

3-4歲固執期 » 鼓勵對焦、 同理情緒、提示法

3歲之後,幼兒心中,就開始有自己的順序、步驟、先後的認知, 認為自己就是對的,這叫做”發展次序期”。 改變次序會讓他們不舒服、也可能是有原因的,例如:不脫襪, 可能是觸覺敏感;不肯出門,可能是沒睡飽。而”3-4歲”時期孩子很容易進入「很自我」的狀態,於是執著在自己想要的人、事、物上面,此時他們也可能被內在情緒卡關,這時常需要爸媽鼓勵孩子眼神上對焦、情緒上對焦、話題上對焦,避免孩子在狀況外,幫助他們脫離自我焦點,孩子才不易持續不斷盧自己想要的。

尤其對焦完孩子的情緒後,必須進入到同理情緒的部分,同理孩子並使用提示法說:「你現在因為最好的朋友去跟別人玩,所以不開心?」讓孩子當下緩解、調適情緒,因為沒正確表達力的孩子,通常只能靠宣洩情緒,擁有複雜情緒表達力的孩子,就不會讓父母覺得大人講話都沒在聽,也不肯妥協?畢竟能把自己的感受、情緒說出來,更有利爸媽了解想法。

5-6歲挑戰期 » 給選擇、給時間、 故事引導

”5-6歲”孩子因為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,越大越討厭被命令指揮,不僅有時聽規則,有時不聽,行為表現也會受到心情影響,這時期父母得給予2~3個選擇,不要總是父母說的才算數,給選擇的目的在於告訴孩子每件事都有彈性,大人也有給孩子決定的權利。

除此之外,給孩子時間思考做決定是很必要的,硬逼孩子當下聽從,孩子往往不買單,例如:上學前和孩子說:「你想想看,下課後我們再來一起確認決定!」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比較容易和父母溝通。

再來可透過故事引導孩子,例如可運用故事教耐挫力,讓他們比較聽得進去: 有一隻小蝸牛爬了半天要吃樹上的果子, 可是卻飛來一隻小鳥,在他眼前把果子吃掉,小蝸牛爬了好久卻吃不到。
但他並沒有在原地生氣說:「我不要了!」,小蝸牛很聰明的去找其他棵果子樹,結果發現其他顆的果子更好吃!

 7-8歲意見期 » 引導思考、 彈性獎勵卡

理論上這個7-8歲孩子的表達能力、問題解決能力應該明顯提升,發脾氣或過度堅持的情形應該要減少很多,倘若小學生仍過度固執時,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思考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,練習更有效的溝通技巧。

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拿回主導權,對於大人給予的建議無論如何一律不從,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堅持時,可讓他們說說自己想要的解決辦法,但不是直接讓孩子說出他們要的目的唷!例如:「既然你不想要爸爸陪你,但媽媽還在忙,這時候你覺得可以怎麼辦呢?」如此一來,孩子就可練習到彈性變通、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。

一旦孩子好不容易從堅持裡跳脫出來,爸爸媽媽一定要鼓勵孩子願意改變的正向行為,如「媽媽有發現你這次好快就答應了,很棒喔!」,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改變有被發現,同時運用具體可見的彈性獎勵卡,連結孩子的好行為,也有助於孩子的好習慣養成。